|
核安全與我們遠不遠?記于俊崇院士璧山區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2020年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于俊崇院士在璧山中學為同學們帶來了主題為“淺談核安全”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中共重慶市璧山區委、重慶市璧山區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璧山區科學技術協會、重慶市璧山中學校承辦,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協辦。作為璧山區專家院士的年度首講,講座開始前,報告廳已座無虛席,充分展現出西南學子對核能、核安全的高度重視。 在講座開始前,于院士與省協創會秘書處一行受到璧山區副書記和平的熱烈歡迎并進行了簡短的會談,會談中領導們對于院士的到來表示歡迎,贊揚這個科普校園行活動意義非凡,希望這樣的活動多做多普及。 講座伊始,于院士以日本福島事故開場,無論是對環境的污染還是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都充分展示了核事故的嚴重危害。那么核電站有如此巨大的隱患 ,為什么中國仍堅定不移地要發展核電?核電究竟安全嗎?針對這幾個問題,于院士展開了細致的講解。 何為核安全 于院士指出,從定義來講,核安全的英文有三個,分別是Nuclear Safety、Nuclear Security、Nuclear Safeguards,但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核安全包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技術內涵。 而核安全的基本內涵則分為文化內涵和技術內涵。于院士詳細地講解了文化內涵中的三個基本要素和八大原則,而技術內涵則包括: • 核設施、核活動的安全設計技術 • 核材料生產技術、核三廢處理技術 • 核輻射防護技術、核安保技術 • 嚴重事故安全管理及核應急技術 • 防核武器傷害和反擊技術 • 核技術的和平利用 核電廠的設計要采取一切措施,確保“安全三要素功能不喪失”。即:安全停堆、帶出堆芯余熱、放射性被包容在屏障內。于院士解釋到核電廠所用的核燃料的富集度一般都不超過5%,永遠不會產生核爆炸,就像白酒可以燃燒,啤酒永遠不能燃燒的道理一樣。 接下來,于院士為我們詳細分析了福島核電站事故的起因結果,導致事故根本的原因,不是核電機組本身,而是缺少本來應有的附件——可靠的應急電源,所以日本國會獨立調查委員會認為該事故原因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從過去的錯誤中找到原因,而不是憑感覺否認核能,這是于院士一直所強調的,隨后于院士還細致地講解了現在對于核電站的各種壓力測試,以確保核電站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發生核災難。 最后,于院士告訴在場的每一個人,不管你今后學習與工作涉核與否,對核安全的重要性必須從國家安全戰略層面的新高度來認識、對待,決不能僅從技術角度理解,而應看做是國家發展與安全相關的重要問題。其次,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提高自己核知識水平和核安全文化素養,懂核才能不怕核;核安全文化素養高,才能對核安全有客觀、正確的認識,才能使每個人的核安全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使我國核事業更加安全地發展。 隨后,璧山中學的同學對我國核電站和核能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于院士也一一詳細解答,講座在現場同學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