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公布事項时间:2022-02-15 作者:省協創會【原创】 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 2021年工作總結及2022年工作計劃 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認真總結2021年工作開展情況,為2022年工作的進一步推進打下扎實基礎,現將促進會2021年工作總結及2022年工作計劃匯報如下: 一、2021年工作總結 2021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2021年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在會長石碧院士帶領下,在各位領導、專家和會員的支持與幫助下,圍繞“成果轉化、供需對接、科技咨詢、頂層規劃、協同創新、產業賦能”六大職能開展高質量的科技服務工作,不斷夯實服務基礎,提升服務能力,創新協同、銳意進取。 (一)工作內容 1.點燃科技“紅色引擎”,推動黨建與業務相融合 2021年,省協創會強化黨建工作大局觀念,找準定位,立足本職,強化責任,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進行深度融合,點燃科技“紅色引擎”,引領科技創新發展。一是扭住黨建工作中心不動搖,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提高政治站位,樹立“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理念扎實推進黨建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二是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活動。積極與群眾建立常態化聯系機制,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活動10余場,發現問題或需求并切實解決近100項;三是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暖心慰問科技工作者、困難群眾和老黨員近百人,為近萬人群眾及在校師生進行科普宣傳;四是深入扎實開展黨史教育主題活動,全年召開黨員大會4次,黨支委會12次,支部書記講黨課10次,聯系黨建專家講黨課3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10余次,統籌推進黨建與協會日常工作的深度融合、協調發展,為科技服務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動力支撐。因工作成果突出,2021年7月,中共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黨支部被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黨支部書記滕小艷同志被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2.發揮專家智力優勢群聚效應,助力地方產業創新發展 省協創會廣泛吸納高層次人才加入省協創會專家智庫,積累了豐富的專家智庫資源。一是吸納高層次人才資源。目前專家智庫已吸納“兩院”院士近180人、國際院士近60人,長江學者,杰出青年,百萬千人計劃等在內的高層次人才近800人;二是組建科創中國·四川先進材料區域科技服務團,為高校、院所、企業提供技術轉移,推動成果轉化落地,為地方科技與經濟融合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已經初步實現四川省先進材料產業領域專家與企業融合資源集聚、擴散和輻射,形成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的先進材料產業發展新模式. 3.全面延伸會員企業服務鏈條,開辟“會企”服務新模式 省協創會全面提升會員企業服務質量,持續延伸服務鏈條,與會員企業共同搭建溝通交流平臺,精準匹配企業需求,助力企業發展。一是開展專家進企業系列活動。組織專家進企業活動20余次,走訪會員企業近150次,促成會員合作30余項,服務覆蓋宜賓、綿陽、內江等10余個市州;二是提供全流程化科技服務。為會員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政策咨詢、人才引進、成果轉化、供需對接等服務200余次,組織會員參加學術會議、沙龍論壇、科技展會80余次;三是創新服務方式,采用線上線下雙驅動的方式開展科技服務工作,在線上發布成果、需求、專家等信息,通過互聯網開展供需對接服務,創新工作方式,加速科技服務效率,為企業搭建了資源共享的一體化科技服務平臺;四是推動產學研用相融合。依托省協創會創新服務資源整合大平臺,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高效精準廣泛將高校、科研院所與會員企業匹配科技人才,解決實際需求,切實為群眾、企業辦實事、解難題。 4.加強科技服務特色品牌建設,全方位提升學會服務能力 省協創會致力于全面發揮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支撐創新驅動平臺,加強科技服務特色品牌建設,助力我省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一是開展特色品牌服務活動。利用豐富的院士(專家)資源,打造“院士(專家)行”、“院士問診”、“院士(專家)成果經紀人”等特色品牌,全年開展院士(專家)市州行、園區行、企業行活動20起,精準對接專家資源,全方位開展科技服務供需對接;二是打造高端學術交流品牌。陸續邀請石碧、王琪、尹浩、劉人懷、朱美芳、都有為、陳鯨、張錫祥、朱中梁、徐澤水、陳俊龍等20多位院士以及超過100位高校院所專家教授、科研工作者與企業科技工作者,開展學術活動的組織和策劃工作,主辦、承辦或協辦大型學術活動近20場,如“先進材料創新與應用峰會”“電子信息新技術和新生態高峰論壇”“2021重慶四川技術轉移轉化大會”“科創中國·碳中和高峰論壇”等,其中“電子信息新技術和新生態高峰論壇”獲得“川渝最具影響力學術活動”榮譽稱號,逐步搭建起學術界的常態化交流互動機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知識共同體的形成;三是建設國際成果轉化平臺。省協創會與51家專業第三方服務機構建立長效合作機制,與21家全國學會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建設俄羅斯、法國、以色列等多個國際成果轉化或技術合作平臺。 5.以科技革新為方向,承擔前沿課題研究工作 圍繞高層次人才開展科技智庫建設,持續對接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企業等多方資源,協助企業引進院士、技術專家和企業管理專家資源,借力智庫專家“智本”,有效提升實力,切實發揮了決策咨詢“智囊團”作用。2021年,省協創會組織專家學者圍繞省委省政府“5+1”現代產業體系發展需求建言獻策共承擔各級部門和組織的課題10余項,開展軟科學研究近10項,編撰各種報告、材料近80萬字累計提交建言獻策及調研報告等文獻10余篇,均被相關部門立項收錄作為重點課題研究。其中,省協創會作為“歐美同學會年度重點研究課題”課題承擔單位,《留學人員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作用研究——基于技術經理人視角》課題被評為重點課題,位列全國第一。并且省協創會承擔新都區《關于構建海智計劃工作平臺服務新都區產業發展路徑探析》研究,為新都區海智計劃基地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二)存在的問題及工作思考 2021年,省協創會不斷夯實服務基礎,提升服務能力,創新協同、銳意進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對內學會創新活力激發。省協創會始終秉持創新發展理念,以市場為導向,自主創新的發展模式對促進會的自我造血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如何以市場為導向,夯實基礎,激發學會的創新活力,提升運行的質量和實效,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擺在省協創會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2.對外國際化服務范圍拓展。省協創會致力于擴展學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合作的廣度與深度。目前,國際化科技成果轉化、高層次人才交流和引進方式亟待創新更迭,如何引導省內企業與國外市場開展更加緊密、廣泛的科技合作,實現優勢技術成果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將省協創會打造產學研為一體的國際創新合作平臺是省協創會未來發展需要關注的重點。 二、2022年工作計劃 (一)工作目標 2022年,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以促進“產融創新、產研創新、跨界創新、超前創新”為服務宗旨,以爭創“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協同創新資源平臺”和“全國最專業的院士(專家)成果轉化經紀人”為第二屆協會班子辦會使命,以建設“國家級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和“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為發展目標,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綜合服務提供商,促進企業的自主創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為了實現上述發展目標,擬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二)工作計劃及重點方向 1.深化黨建品牌行動,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組織策劃和實施“黨員先鋒”專項行動,用好書記項目、黨員突擊隊、黨員責任區等載體,切實推動黨建工作與協會工作深度融合。在加強學習培訓的基礎上,持續強化精準指導和分類指導,明確工作重點、推進措施,切實解決同群眾、企業息息相關的現實問題,不斷提高“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精準度和實效性,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實踐成果,防止學習和工作“兩張皮”,扎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成為助推我省科技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 2.用好創新資源服務平臺,提供精準科技供需服務 積極動員會員使用供需對接平臺,依托平臺精準收集整理科技工作者“科技供給”和企業“科技需求”,通過持續開展科創中國·四川先進材料區域科技服務團工作,圍繞揭榜掛帥、技術咨詢、技術鑒定、技術培訓、技術推廣交流開展服務工作,持續為高校、院所、企業提供技術轉移,推動成果轉化落地,將先進材料產業領域專家與企業融合資源集聚、擴散和輻射。 3.發揮高層次人才服務效能,推動科技資源有效暢通 2022年省協創會將會圍繞發揮高層次人才服務效能展開工作,推動科技資源融合協同發展。一是拓展智庫資源,將會繼續拓展與全國學會、高校院所、第三方服務機構、行業領軍企業等的合作,廣泛吸納院士、杰出青年、長江學者、萬人計劃、千人計劃等為主的高層次人才加入平臺,形成以才引才、人才共享,借力智庫專家“智本”,切實發揮決策咨詢“智囊團”作用,極大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效能;二是開拓國際化視野,進一步強化院士專家經紀人建設,充分發揮社會團體與駐外機構、海外協會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有效將省協創會建設成為引才引智基地,推動國際化科技資源有效暢通。 4.夯實自身組織體系建設,高效提升學會服務能力 在目前已有機構部門的基礎上完善志愿專家及平臺職能部門和崗位設置,提高履職能力,同時通過招聘優秀人才和內部員工培訓,不斷加強科技服務隊伍建設。未來計劃實現秘書處專兼職員工實現50-60人,按照中國科協要求,即時組建“創新發展部”,進一步強化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能力。以中國科協授牌“中國科技志愿服務百家學會”為抓手,積極整合會員企業和第三方服務機構,力爭在未來三年內建立一支超過200人的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大力加強平臺的科技志愿服務工作,以“智”為特色,以“惠”為導向,推動科技志愿服務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5.加速開展概念驗證中心計劃,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 圍繞重點產業發展加速開展概念驗證中心計劃,在科技資源凝聚區域以實體化的方式建立電子信息、智能制造、先進材料為主導方向的概念驗證中心,中心旨在科技成果轉化前期盡早篩選出那些具有產業化、市場化特質的科技成果,提前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與市場對接,突破科技成果轉化瓶頸,提升科技轉化成果源頭供給質量,將概念驗證中心真正打造成為科技成果從基礎研究而走向商業化社會化的“驅動器”,在地方、企業、金融機構、科研院所與科技服務機構之間搭建高質量、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轉化聯動平臺,全力推動科技型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事業高速發展。 6.發揮科技服務特色品牌優勢,構建協同創新資源要素共享機制 省協創會將會繼續發揮科技服務特色品牌優勢,致力于打造標桿服務載體,一是開展高峰學術交流論壇。組織開展第二十屆海科會、智能制造高峰學術交流論壇、僑界智庫成立大會、碳中和高峰學術論壇、川渝技術轉移大會等多場高峰論壇,讓海內外產業領域的院士學者能夠站在產業發展的高度,以前瞻性研究視角,面向區域、產業和前沿聚焦科研問題,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產業發展中的旗幟性作用; 二是以“人才”為中心,組織開展內江人才活動周、530科技工作者日主題活動,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引才聚才,為四川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和動力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三是以“產學研聯合體”為品牌特色,協助宜賓三江新區打造四川省動力與儲能電池技術創新聯合體,聯合體的建立不僅有助于推進四川省產學研融合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建設,而且是動力與儲能電池行業科技成果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四是繼續打造“院士(專家)市州行、園區行、企業行”品牌活動,2022年擬帶領院士專家學者前往資陽、內江、宜賓、德陽、瀘州、綿竹等城市,并且省協創會將會加強川渝合作,組織開展院士(專家)重慶行活動,增強川渝地區協同創新能力,助力推進川渝兩地產學研合作。 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 2022年2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