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會長李飚接受封面新聞采訪:企業家要保持信心積極面對 積極復工就是積極自救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似乎給中國經濟按下了“暫停鍵”,各行各業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F金流吃緊、客流量驟減、原材料緊缺.....擺在面前的種種難題,讓會員企業感受到寒意。面對這場疫情大考,會員企業到底應該如何應對? 近日,促進會副會長、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飚接受了封面新聞的采訪,他認為當下對企業而言,積極自救就是積極復工。 副會長李飚 以下文章轉載自封面新聞: 1月24日就判斷,這是場持久戰 成立防控疫情工作小組 封面新聞:海特是什么時候開始復工的? 李飚:我們復工比較早,有些公司有加班春節就沒怎么停。放假之前就已經在做準備,包括購買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1月24日,我們決定成立防控疫情工作小組,26日拉了微信工作群,建立日報工作制度,要求各位負責人每天下午4點通報疫情防控信息。當時就判斷,有可能是一場持久戰。 疫情都會有個爆發期,看了新聞后預料到假期可能會延長,考慮到節后復工所以要求海特的員工盡量提前返回駐地。同時,開始做復工的準備,包括要不要關閉食堂,但考慮到員工在外用餐更危險,還是決定要繼續開放,作好防控。此外,凡近期到過湖北的都要進行隔離觀察。 同時,要求所有管理人員要學習相關防疫知識,自己要懂;其次,明確規矩后要嚴格執行,每個人都不例外;第三,高管們要積極動用朋友圈,盡可能找到一些合格的防護用品的資源,匯總上報,合理調配。 在這期間,我們也在商量捐款捐物助力抗疫事宜。考慮到醫院是抗疫第一前線,公司1月26日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捐贈了100萬元。由于抗疫專用的重要物資醫用防護服出現短缺,公司決定再通過海外渠道采購2萬套防護服捐贈,現在已經陸續送抵成都,捐贈給成都高新區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及湖北防疫前線。 捐贈現場 海特集團境外緊急采購2萬套醫用防護服 復工早一些,損失就會少一些封面新聞:做了這么多準備工作,現在公司的日常經營是否受到影響? 李飚:影響是肯定會有的,F在面臨的困難,首先肯定是成本增加了,不管是補貼也好,還是物料采購成本都增加了,經營成本也增加了。因為隨時要用口罩,原來1塊多錢的口罩,現在都變成5塊了,我們還從市場上去買高價。 業務方面影響肯定也很大,包括物流運輸,上下游的鏈條都不能正常運轉?赡苡械钠髽I無法復工,產業鏈就斷掉了。你要知道企業停1個月,幾個月都補不回來。 相比其他企業,我們可能稍微好一些,因為積極做了準備,復工早一些,損失也就小一些。不管怎么樣,這兩個月可能會不太好。 自救也需要政策支持 唯有復工可緩解企業恐慌 封面新聞:疫情之下,你認為哪些行業可能受到的影響特別大? 李飚:大多數企業都有損失,除了輕資產類的企業,可能相對好一些。高科技創新企業和裝備制造企業,它的人力成本會很高,可能壓力比較大;其次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還有即時消費型企業,特別是餐飲、購物等,損失也會很大。 封面新聞:哪些政策是企業目前最需要的? 李飚:首先是解決缺資金的問題,企業資金消耗增大,都拿去發工資、交利息了;其次,要讓企業經營下去,還要降利息。另一方面,我覺得地方政府應該在企業做好防控的基礎上,積極支持復工。企業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復工,你想他恐不恐慌?因為他也不知道還能不能貸到款,還能不能支持他繼續干這個事。 對政府部門來說,現在正是需要送政策上門的時候,不能“光打雷不下雨”。比如說,現在企業希望得到信貸的支持,但你都沒有對企業一個個去做梳理、去打電話,“一企一策”是不是還沒有做到。 黑天鵝總會出現也總會過去 企業做好自己就是最大貢獻封面新聞:企業要打好這場抗疫戰,你有沒有什么建議? 李飚:其實大家都要清醒的認識,總會有這樣的“黑天鵝”出現,但最終一定會過去。 對于企業自身來說,更多的還是要保持信心,一定不要搞“鴕鳥政策”,要積極面對,做好防控。復工才是自救,我們現在也在努力,盡量減少損失,盡快恢復產能。而這次疫情也告訴我們,企業一定要練好內功。同時,我們的醫療衛生還有很多的短板,這次暴露出來應急保障這方面還有所欠缺。 既然疫情已經來了,企業做好自己并配合政府,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認真分析當前形勢,根據企業的自身情況,做明確明智和果斷的決策。其次,是把自身的情況向當地相關機構反映,爭取支持。 提示: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意見,促進會只是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我會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