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促進會專家、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資源微生物學與微生物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孫群,將其在國內外的20多名學生集結起來,帶著這支由碩士、博士、博士后組成的科研團隊,開展了一場科研戰“疫”。

這是一場“空戰”——團隊多數成員在家辦公,微信、QQ代替現場討論。連日來,團隊已申報多項與抗疫相關的科研項目并啟動前期工作。1月26日,國內數據平臺首次發布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數據。這給長期與食品、微生物打交道的團隊帶來靈感:“能否從富含多酚類物質的中藥、茶葉中,篩選出具有潛在抗疫功能的成分?”行動立即展開。孫群教授與博士后曾維才副教授共同開展相關研究,很快取得進展。四五天后,他們通過分子對接等手段初篩出的相關化合物及其結構參數便全部發送給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備后期藥物研究。同時,孫群團隊聯合四川大學華西附二院完成了成都市新冠肺炎防治專項“基于化學發光的新冠病毒特征反應性蛋白標記物的高敏檢測方法研發”項目申報,參與“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診療全程研究”項目中的方案制定。“科研成果不能只躺在書本里”,孫群教授帶領團隊提早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組成新冠肺炎特征生化因子、檢測方法評估等4個小組,明確任務,掛圖作戰。目前,團隊已形成4份簡要報告,以期為“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大數據交叉平臺”建設提供有用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