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復工,生死之戰,這5件事必須做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作者|曉蔓 下雪時并不冷,雪化后的冰期才是最冷的時候。 連日來,各地企業相繼復工,誓要搶回失去的一個月。那么,在這場事關生死的終極淘汰賽中,什么樣的企業才能真正活下來呢? 讓員工回單位上班,就可以了嗎?沒那么簡單。 大疫如大考。 這場疫情對每個企業來說,幾乎都是一場極限壓力測試。 只有經歷過真正的痛,才能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寶貴的。只有深度復盤總結,快速行動,拿到結果,才算真正通過大考。 企業復工,要真正恢復原力,有些事情是一定要去做的,希望這份復工期企業必做事指南,能給你啟發。 堅定必勝之信心, 越是艱難,越要對員工“好” 越是困難艱險,企業越是要有必勝的信心,越是要對員工“好”,這是對企業一把手“心力”的終極考驗。 疫情之下,危機四伏,“這場仗,我沒打下來是死,打下來說不定也是死”的殘酷現實,讓企業主們心力交瘁,于是,裁員降薪成為最直接的“自救”方式,但有一些企業卻并沒有如此簡單粗暴,而是逆向思維,用“溫情”凝聚了人心: 保守估計要虧損5個億的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在鏡頭前,手撕員工聯名降薪請求并稱,“哪怕賣房子、賣車子,我們也會千方百計確保你們有飯吃,有班上”。 于是,幾乎是一夜之間,束從軒從“默默無聞”變成了人們口口相傳的“別人家的老板”。 同樣,遭受疫情重創的還有物流行業,貨拉拉的訂單量下降了約80%,2月份的虧損金額高達1個億,但貨拉拉創始人兼CEO周勝馥通過《燃財經》明確公開表示,不降薪不裁員。 當然,更為硬核的操作者,當屬伊利了,公開宣布要給員工漲薪。 據財聯社消息,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表示,雖然這次疫情讓我們面對著更大的經營壓力,很多方面的費用需要控制,但是我始終堅持,省什么錢都不能省員工的錢,今年我們要繼續給員工漲薪。 你對員工好,員工自會心懷“感恩”之心,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工作當中,而更重要的是,這波“堅持不裁員”操作,傳遞的更強勁信號是,企業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文化品格。 危難之中,這種精神層面的向心力對于激發企業組織的戰斗力,十分重要。 其次,復工期間,企業一把手還要注重群策群力,培養核心骨干員工敢說“真話”的能力,全力搭建獨立思考型的骨干班子。 因為越是危機時刻,越考驗核心決策者的冷靜判斷力。但人非圣賢,每個人有自己的優勢能力圈,自然也會有認知盲點。 特殊時期,缺點會被成倍放大,但如果你的團隊中有人敢于站出來幫你“踩剎車”,那你可算真的撿到寶了。 當然,經歷過這次,你也可以變革組織結構,以股權方式,重新分派風險和利益,以進一步從制度上保障團隊的獨立性。 最后,通過這次危機事件,企業一把手也得學著重新點兵點將,看看哪些人是可信任可倚重的,企危思良將,此時也是發掘得力干將的最佳時機。 再難也要爭取“雪中送炭”, 維護與客戶的信任關系 特殊時期,一定要系統盤點客戶,根據不同階段的不同目的,將客戶分好類,以更高效地保住關鍵客戶。 比如,對你的利潤貢獻最大的是哪些客戶?直接關系現金流的是哪些客戶?疫情過后,哪些客戶的行業會蕭條?哪些客戶的行業會爆發式增長?如果“關鍵客戶”換了一家新公司,怎樣保證業務不丟,還能拓新客?…… 注意,企業一把手一定要全面分析客戶需求,理性決策,而不能一味地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樣風險太大了。 其次,企業還要主動關懷客戶。 疫情之下,幾乎所有社會節點的人都進入了不同層面的危機之中。這個時候,如果你能多想一步,主動關懷關鍵客戶,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意料之外的幫助,疫情結束之后,他們會對你心存感激,而更重要的是,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信任關系度會倍速增長,并轉化為強勁的消費潛力。 在這方面,王健林的“免租”策略,真的是一步好棋。 早在1月28日,王健林就率先宣布將對全國各地所有萬達廣場商戶自1月24日至2月25日這33天的租金和物業費實行全免政策,預計減免租金額度達到30-40億元。 隨后,保利商業、華潤置地、招商蛇口等眾多商業集團紛紛出臺免租金措施,與廣大商戶共同承受經營壓力。 這一大手筆地“舍”,不僅重塑了企業形象,同時也為后期爭取更多商家入駐奠定了基礎。 此前,一位在商界打拼多年的老板曾坦言,商界的朋友,大多數人做的都是錦上添花的事情,能真正“雪中送炭”的,其實很少。 但如果你能為你的客戶“雪中送炭”,甚至學會用長遠眼光“大舍”,也許真的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備好企業“硬抗”的資本, 現金流第一位 企業在任何時候都要保留至少3-6個月以上的現金流。只有足夠的現金流,才是企業“硬抗”的資本。 疫情大考之后,這應該算是各個企業主最痛的“領悟”了。 西貝,中國餐飲連鎖行業的明星企業之一,沒想到卻成了疫情期間第一家自爆“扛不住”的企業。 老板賈國龍在疫情早期便坦言,自1月下旬以后,全國的400家門店大量關閉,而每個月給2萬多名員工發工資需要1.5億,雖然賬上還有幾億的現金,但一來一去,如果沒有銀行貸款,他的企業撐不過三個月。 后來,幸運的是,賈國龍拿到了銀行貸款,緩解了現金流的壓力,但接受央視采訪時,賈國龍坦言教訓深刻: “疫情給我個教訓,原來從來不跟資本接觸,覺得作為現金流行業不需要那么多資本,現在認識到自己造血能力沒有那么強。” 所以,做企業,一定要有足夠的長遠眼光,儲備現金流。如稻盛和夫在一場名為《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的報告中所強調的: 京瓷隨時可以使用的現金約有7000億日元,因為有如此充裕的儲備,不管遭遇怎樣的蕭條都不會很快動搖京瓷經營的根基。 另外一個問題,對企業而言,血庫就是銀行,能否從銀行貸來款取決于你之前和銀行之間的信任關系。如何維護這種關系呢? 原聯想三軍總參謀長,力行合德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平生,曾在正和島的一次公益直播中分享了一個良方,供你借鑒: 柳傳志的父親原來在人民銀行擔任重要任務,在柳傳志辦公司的時候就多次警告他“在你不缺錢的時候,就要向銀行存錢和借錢,從而建立信任關系,當你遇到風險時,銀行才可能出手救你。” 局安思危, 建立系統的反脆弱能力 經此一役,相信每個人都體會到了,“你永遠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這句話的分量。 這個世界并非線性的,只要一直努力,就能走上人生巔峰,每個人都應當學會從不確定性當中受益的能力,也就是反脆弱的能力。 要知道,系統的穩定性是建立在子系統的不穩定性之上。——這是塔勒布的《反脆弱》告訴我們的重要道理。 具體要怎么做呢? 1. 不要害怕犯錯,要盡可能多地理性試錯,快速迭代 因為錯誤其實也是一種信息源。如果每次試錯,都能讓你了解什么是行不通的,漸漸地,你就會逐漸接近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注意,犯了很多錯誤(當然,同樣的錯誤不會犯一次以上)的人要比那些從來都沒有犯過錯的人更可靠。 2. 利用杠鈴策略,應對不確定性 所謂的杠鈴策略,指任何由截然不同的兩類方案組成,并且擯棄了模棱兩可的中間路線的策略。 舉個例子,在高風險的情況下,與其讓飛機上的所有成員保持“謹慎的樂觀”,或任何其他態度,我寧愿機務人員保持最大程度的樂觀,而飛行員保持最大程度的悲觀甚至過度焦慮。 而如果是在投資領域,你可以將85%—90%的錢投入極為安全的投資工具,余下的10%—15%投入投機性項目,唯獨不要把錢投入到所謂“中等風險”的投資中,因為是無效的。 也就是說,特殊時期,企業要學會做減法,all in 關鍵現金流業務,舍棄“雞肋”產品,并且也不能忘記開辟小路,增加企業的求生通道。 總之,風會熄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你要做的就是成為火,與不確定性共舞。 借用移動互聯網工具, 提高企業協作效率 商業游戲的本質往往在于效率。 企業逐漸復工之后,人人都希望能短時間內搶回之前失守的陣地,在這一情形之下,如何讓企業組織內外部的協同與溝通更高效呢?答案就是: ——借用移動互聯網工具,讓協作實時“在線”,隨時隨地溝通、決策、執行、拿結果。 小結 也許2020年,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心力”,但冬天越是嚴寒,春天越是爛漫。 周黑鴨創始人周富裕經歷過非典,而此次疫情中,從大年初一開始,他就一直呆在武漢,在接受《人物》采訪時,他說: 活著就是未來,活下去就是未來。 也許我們無法掌控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但人的信念,一定能戰勝萬種困難。 悲觀主義者往往說的都是正確的事情,但最后的勝利從來都屬于那些樂觀而有信念力的人,正如戲劇家易卜生所言: “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刻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 加油,一起共克時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