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應用核心生變:由硬件向平臺過渡阿爾法狗打敗柯潔、中國地震臺機器人最早發出九寨溝地震報道,我們是否將被機器人所代替?這個疑問似乎越來越緊迫。在8月23日至27日舉行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2016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50億美元,預計今年將達到62.8億美元。截至目前,我國已經連續五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應用市場,產業規模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 在科技進步和社會價值之間,利益的平衡點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機器人應用 場景廣泛 機器人應用正在向各個行業滲透,未來將在工業領域、社交服務領域、醫療領域、智能交通領域等四個方面形成應用熱點。 作為一家重點研發大型雙足仿人機器人及機器人“運動腦”的科技公司,北京鋼鐵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鋼鐵俠科技”)的ART機器人,廣泛應用于高校院所的科研、教學領域。該公司創始人張銳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ART機器人與國際機器人賽事結合,有力擴大了鋼鐵俠科技的影響力。同時,鋼鐵俠科技已經驗證的算法,可以作為展示案例。 機器人不止能在科研領域一展身手,眾多行業也在它的“協助”下提高效率、釋放自由,從而創造出更大價值。 作為平臺機器人的創造者與普及者,旗瀚科技在“機器人+百行百業”計劃推進中,已有合作者基于機器人做應用開發,形成了自身獨具優勢的行業解決方案。旗瀚科技副總經理吳乘躍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已吸引和積累了大批有一定軟件開發能力和行業資源的生態合作伙伴,分布在零售、餐飲、教育、醫療、銀行、海關、法院等不同行業。 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旗瀚的合作伙伴中安食聯。在其“機器人主題餐廳”里,迎賓、點餐、送菜的服務均由機器人完成。此外,機器人還負責向到店食客推銷優質食材。 連接平臺 放大應用價值 當前,機器人的價值已不只是作為一個硬件單獨存在。在企業看來,機器人能夠為多方開發者連接起內部獨有的研發平臺,使硬件與軟件有效銜接。在此基礎上進行的二次開發,更切合開發者和用戶的實際應用需求。 吳乘躍向《中國企業報》記者介紹,在旗瀚獨創的“機器人+行業應用+云服務”模式中,在旗瀚科技聯合三寶平臺機器人向全球開發者提供的開放式研發平臺——旗瀚云平臺上,開發者可以基于云計算的開放性SDK開發工具及服務文檔,結合場景需求自主開發人工智能服務應用。 經過二次開發、搭載了不同行業解決方案的機器人投放到不同行業時,也會使用到旗瀚云的服務。“我們的合作伙伴——南京擎盾,通過旗瀚開放的接口,在三寶開發者平臺的基礎上,結合法律行業的需求,開發了一個法院導訴咨詢的系統。” 吳乘躍說。 科技開放邊界,才能最大程度釋放出進步之力。開發者或商家可以通過開發者平臺,直接跨越進入從1到100的創造中。 平臺還為研發者提供了深入的測試和培育環境。張銳告訴記者,鋼鐵俠科技建立了機器人本體平臺ART,各高校院所、科技公司都可以在平臺上驗證各種人工智能技術。鋼鐵俠科技把大仿人機器人作為標準研發平臺提供給各單位,支持二次開發。除此之外,鋼鐵俠科技還將機器人仿真環境產品化,無力負擔機器人研發的科研機構,可以在仿真平臺上做研發。 加強核心技術突破 促進深度應用 當前,在市場上很多行業、企業存在機器人落地應用的門檻和壁壘,因為各個行業對機器人的訴求都具備特殊性,沒有一定的標準,也沒有可借鑒的經驗。作為機器人廠商,應該為各種場景需求的可能性做好預留設計和準備。 吳乘躍向記者坦言,“對旗瀚來說,難點在于機器人如何與各行業現有的業務系統、業務流程相結合。一方面,各行業系統的運營商和開發者們理解機器人、學習人工智能需要一定的過程;另一方面,研發生產機器人的公司去學習了解各行各業的場景需求也是一個過程。我們要解決的是,將機器人的使用融入他們的系統、業務流程中,由此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在機器人本體研發結束后,還需要在各種場景下對軟件算法進行驗證,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無法一步登天。 鋼鐵俠科技采用了技術和產業兩條腿走路的方法。在技術層面,先確定研發目標和研發方案,通過仿真驗證技術方案可行性,發現問題抓緊時間優化。在產業方面,采用階段化商業化的方法,有一部分可以商業化的成果,抓緊時間商業化,積累信心和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