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電子商務發展進入新時期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工業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了系統推進工業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行動和保障措施,對于加快工業電子商務創新發展、持續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服務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頂層設計完備政策進入細化執行期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研究與促進中心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張健曾指出,工業電子商務是兩化融合的重要內容,是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先導領域。 所謂工業電子商務,是指工業企業在企業內及與上下游企業、客戶和合作伙伴等各相關主體間,借助信息技術交易、交換、配送商品、服務、資源、信息的過程。其本質是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重塑業務流程。 近年來,工業電子商務的應用在深化,交易額穩步擴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電子商務交易達3.42萬億元,占91萬余家規模以上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的53%。2016年,重點骨干企業工業電子商務應用普及率達到54%,采購普及率達到39.9%,銷售普及率達到41.4%。 同時,大宗原材料、裝備、電子信息、消費品等重點工業行業加速涌現出一批百億級、千億級的知名電子商務平臺,在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向現代化方向轉變起了積極作用。 在此基礎上,《行動計劃》明確了未來三年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工業電子商務普及應用不斷深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電子商務采購額達到9萬億元、電子商務銷售額達到11萬億元,重點行業骨干企業電子商務普及率達到60%;建成一批資源富集、功能多元、服務精細的工業電子商務平臺。 中國社會科學院評價研究院主任荊林波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已經打破了產業之間的界限,使產業間的相互融合成為現實,而且在電子商務的刺激下,工業、農業、服務業的融合也成為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事實上,近年來國家一直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工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從國家整體部署來看,國務院已經出臺了不少與工業電子商務有關的政策,如《中國制造2025》《關于深化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 荊林波認為,目前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已經比較完備,但在執行層面政策還比較少。工信部此次發布的《行動計劃》結合了工業電子商務發展的特點與本部門工作重點,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為未來三年的工業電子商務工作指明了方向。 工信部在對《行動計劃》進行解讀時指出,大力發展工業電子商務有四個“有利于”:有利于推動工業企業交易方式和經營模式的在線化、網絡化和協同化;有利于促進面向生產制造全過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協作;有利于實現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和服務型制造等新型生產模式;有利于構建開放式、扁平化、平臺化的組織管理模式。 此外,大力發展工業電子商務,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引領新舊發展動能和生產體系轉換、推動制造業由大變強具有重要意義。 三大短板制約須打破壁壘協調應對 此次《行動計劃》提出了五項主要行動。一是在工業電子商務普及應用方面,提出“大企業工業電子商務發展水平提升行動”和“中小企業工業電子商務推廣行動”。二是圍繞平臺建設,提出“重點工業行業電子商務平臺培育行動”。三是針對中小企業,提出“中小企業工業電子商務推廣行動”。四是聚焦區域轉型,提出“區域工業電子商務培育行動”。五是在支撐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提出“工業電子商務支撐服務體系建設行動”。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保障《行動計劃》各項任務落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各地區、各行業積極探索新方法、新路徑,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另一方面,要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不斷完善促進工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激勵機制,以多種方式支持工業電子商務支撐服務體系建設。 不過,荊林波認為,盡管電子商務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所有業態都有信息化和電子商務,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工業電子商務仍存在一些短板需要引起注意。 首先,管理方式比較陳舊。目前,在工業電子商務化和信息化方面存在的較大誤區就是仍按傳統的條塊管理方式進行管理。管理方式的老化會阻礙信息的流通,對工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形成阻力,因此要引進先進的管理意識,在管理層面將信息流通的通道打通。 其次,政府相關部門協作較差。目前,在工業電子商務工作的推進方面,各部門還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在信息技術的滲透下,各行業的界限已經打通,管理層面還在各自為政,必然會阻礙電子商務在工業中的發展,因此,一定要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 最后,政策和市場的關系尚未理順。信息化電子商務的推動一定要以市場為主,由財政出錢進行試點的方式不適合電子商務的發展,所以,一定要擺正“政府有為、市場作為”“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之間的平衡關系。 對此,他給出了相應的建議。一是要從國家的整體利益出發,打通部門壁壘,淡化部門利益。二是在行動初期就明確抓手,即政府要作好基礎環境,而不是包辦一切,才能讓企業先行。三是在做決策時,要有整體規劃,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國內成功的經驗、國際頂尖領先模式都要有研究和判斷,才能讓政策更加行之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