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融機器人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时间:2017-07-04 作者:促進會秘書處【原创】 科學目標 本重大研究計劃瞄準國際機器人研究前沿,圍繞人-機-環境共融的機器人基礎理論和設計方法,通過機械、信息、力學和醫學等多學科交叉,在剛-柔-軟耦合柔順結構設計與動力學,多模態環境感知與人體行為意圖理解,群體智能與分布式機器人操作系統等方面取得創新性研究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青年學術骨干和帶頭人,提升我國機器人研究的整體創新能力和國際地位。 核心科學問題 為實現上述科學目標,本重大研究計劃擬重點研究以下核心科學問題: (一)剛-柔-軟體機器人的運動特性與可控性。 剛-柔-軟體機器人構型設計及力學行為解析;機器人-人-環境交互動力學與剛度調控機制。 (二)人-機-環境多模態感知與自然交互。 非結構環境中的多模態感知與情景理解;基于生物信號的行為意圖理解與人機自然交互。 (三)機器人群體智能與操作系統架構。 機器人個體自主與機器人群體智能涌現機理;群體機器人操作系統的多態分布架構。 2017年度重點資助研究方向 本年度以“培育項目”和“重點支持項目”的形式予以資助。 培育項目的研究方向 1. 先進結構機器人機構、傳動與動力學。 (1)剛-柔-軟多體耦合系統運動/力傳遞原理; (2)軟體機器人大變形致動與變剛度機制; (3)機器人-人-環境交互動力學與順應性設計理論。 2. 共融機器人的環境主動感知與自然交互。 (1)動態非結構環境感知與機器人自主作業; (2)行為意圖認知與人機協同; (3)共融機器人互適應自主學習與知識演化機理。 3. 機器人群體智能與操作系統。 (1)多機器人協作與群體智能控制; (2)共融機器人行為管理; (3)智能軟件體系。 4. 其他具有共融機器人核心特征的結構、傳感和控制新原理。 (1)人機協作機器人設計與控制; (2)具有適應癥針對性的人機交互機理。 重點支持項目的研究方向 高端制造、醫療康復、國防安全等領域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共融機器人結構與驅動、感知與交互、智能與控制以及系統集成的新原理和新方法。對醫療康復領域的項目鼓勵具有實質性醫學科學研究內容的醫工交叉研究,不支持純生物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 項目遴選的基本原則 為確保實現總體目標,本重大研究計劃要求研究內容必須符合本項目指南要求,并按照如下原則遴選項目: (一)鼓勵開展前沿領域探索性研究,優先支持原創性研究; (二)優先支持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信息科學部、數理科學部和醫學科學部等學科間的交叉研究; (三)優先支持具有實質性國際合作的研究; (四)優先支持青年學者牽頭申請的項目; (五)對不符合本重大研究計劃科學目標,未反映共融機器人核心特征的項目申請不予受理。 2017年度資助計劃 本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擬資助培育項目30項左右,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為65萬元/項,研究期限3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擬資助重點支持項目12項左右,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為300萬元/項,研究期限4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申報要求及注意事項 申請條件 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托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限項規定 1.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和正在承擔以下類型項目總數合計限為3項: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項目、聯合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直接費用大于200萬元/項的組織間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項目,以及資助期限超過1年的應急管理項目。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時不限項;正式接收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以及獲資助后,計入限項。 2.申請人同年只能申請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上一年度獲得重大研究計劃項目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本年度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申報時間 申請書報送日期為2017年8月28日-9月1日16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