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2017年度省級科技扶貧產業發展類 示范基地項目申報时间:2017-09-04 作者:促進會秘書處【原创】 資金支持方式 專項資金采取前補助支持方式。 支持方向與重點 產業技術集成創新 圍繞我省重點貧困縣茶葉、蔬菜、水果、中藥材、生豬、馬鈴薯、青稞、蕎麥、蠶桑、林竹、牛、肉羊、兔、家禽、水產等區域特色產業發展,確定1個主導產業,開展全產業鏈技術集成與示范,建設科技扶貧產業示范基地,構建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體系,培育區域特色農業品牌。 技術成果轉化應用 示范應用優質專用動植物突破性新品種,轉化推廣作物優質豐產栽培、畜禽健康養殖、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高效機械化生產、防災減災等先進適用技術,集成綠色生產技術體系,構建種養循環和高效立體種植模式,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鼓勵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科技扶貧產業示范基地要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建設科技特派員站點、農業科技專家大院、星創天地、農村產業技術服務中心、科技扶貧在線服務站點等科技服務平臺,提升科技服務有效供給,打造科技扶貧產業發展新模式。 考核指標 示范基地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明顯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要高于當地平均水平100%以上,農民人均收入要高于當地平均水平30%以上。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集成創新與成果轉化。示范新品種1—2個,推廣新技術5項以上,開發新產品2個以上,培育1個以上農業產業知名品牌或拳頭產品。 (二)基地規模。主要糧油作物基地核心面積300畝以上,帶動連片面積1000畝以上;特色經濟作物及林木產業基地核心面積200畝以上,帶動連片面積600畝以上;豬羊年出(存)欄2000頭以上,牛年出(存)欄500頭以上,家禽、兔年出(存)欄10萬只以上,特色水產等養殖水面100畝以上。民族地區示范基地規模原則上可降低50%。 (三)科技服務。建立科技特派員站點、農業科技專家大院、農村產業技術服務中心、科技扶貧在線服務站點、星創天地等科技服務平臺1個以上,擁有定點服務的科技特派員及“三區”科技人員等3—5名,每年開展科技培訓活動5次以上,培訓技術骨干20名、新型農牧民200人次以上。 (四)精準扶貧。直接帶動3個貧困村、50戶以上貧困戶脫貧,助推貧困戶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輻射帶動周邊村鎮2000名貧困農民增產增收。民族地區原則上可降低50%。 申報要求 (一)多家單位聯合申報,所列合作單位均須在申報書中加蓋公章。 (二)每個項目負責人限申報1項,目前承擔有省級科技計劃項目且尚未結題驗收的項目負責人不得申報。 (三)同一項目不得以任何形式多渠道、跨計劃重復申報 申報流程 (一)由重點貧困縣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合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申報。企業申報,年產值須2000萬元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年產值須500萬元以上。優先支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省級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民族地區申報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社年產值可下浮40%。貧困縣以外企業申報在貧困縣實施的項目,應取得企業注冊地科技主管部門同意。 (二)項目負責人應具備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或大學專科畢業3年以上。 (三)2017年計劃脫貧摘帽縣可申報2項/縣,涼山、阿壩、甘孜每個州可申報2項,綿陽、廣元、巴中、南充、廣安、達州、瀘州、宜賓、樂山每個市可申報1項。 (四)填報“四川省科技扶貧專項申報書”,并在項目名稱后標注“示范基地”,提供相應附件。申報材料要有明確的產學研合作協議;直接帶動和幫扶精準識別貧困戶、貧困人口具體清單,帶動的農戶需提供鄉村證明材料。 (五)擬擇優支持示范基地項目30個,項目實施期為二年;每個項目支持專項經費50—100萬元。項目自籌經費與專項經費比例不低于1:2。申報時須出具資金配套證明。市縣可整合資金傾斜支持省上支持的示范基地項目。 申報時限 2017年9月26日18時前。 |